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标准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声乐
开设时间及课时:第1至6学期,每周2课时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声乐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经过三至五年的时间学习训练,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娴熟的发声技巧。
教材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杨丽华 夏艳平主编的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声乐》,以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外优秀歌曲选》。《声乐》部分包括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发声练习的学习,幼儿歌曲的学习,在幼儿歌曲上侧重让学生认识如何教学,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中外优秀歌曲选》等参照教材中通过专业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习各种唱法,从初级到高级,是符合学生参加艺术类深造的教材。
二、课程基本理念:
1.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流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繁荣我校的声乐教学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
2.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反对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反对千人一面、千人一声。
4.贯彻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来进行声乐训练,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品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5.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为师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舞台演出的机会,提高师生表演的综合能力。
6.采用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个别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集体课:由教研组所有老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的问题
小组课:由任课教师开展组内的观摩学习与典型辅导。
大班课:讲授有关声乐理论知识及专题讲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嗓音保护的有关知识。
2、通过演唱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歌曲提高歌唱和表现能力,体会音乐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魅力。
3、了解青少年的嗓音特点和发音器官的有关知识,更好的教授适合青少年演唱的歌曲。
1、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音训练,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并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2、通过参加校内组织的晚会、声乐比赛、社会的公益演出,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3、走进中小学进行实践教学,教授青少年演唱歌曲、排练合唱,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1)、音乐教师要当“最佳演员”:教师的各种示范:包括唱歌、弹奏、表演、指挥、语言、教态都要恰到好处。特别是范唱,它是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花”。
(2)、要掌握“最佳学习时机”: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进行教学,不可让学生的大脑和嗓子过渡疲劳。
(3)、要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教唱新歌时,可利用教材插图、挂图、剪贴报刊图片、突出画面形象、使学生容易接受。
(4)、要创造新歌教学所需要的“最佳音乐气氛”:要善于启发与引导学生以丰富的联想,准确美好的艺术表现,把音乐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5)要力争“最佳教学效果”抓住视唱教学环节,如教唱歌谱与视唱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
(6)能者为师,请优秀的学生独奏或范唱
(7)节假日观摩文艺表演等。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课时安排及学时分配
声乐课开课时间为第一至三学年
(一)理论教学学时分配:
学期 |
内容 |
学时 |
|
一年
|
1 |
歌唱发音的基础知识和嗓音的保护常识 |
20 |
2 |
连音、顿音发音练习,简易的独唱曲 |
||
3 |
连音、顿音、咬字、吐字的发音练习 |
||
二年 |
4 |
扩开音域 |
20 |
5 |
力度变化 |
||
6 |
运用力度、速度、情感的变化,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
||
三年 |
7 |
青少年的发音器官及音域 |
20 |
8 |
歌唱共鸣种类、运用、调节 |
||
9 |
变声期的声音训练及保护 |
(二)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学期 |
序号 |
内容 |
学时 |
一年
|
1
2
3 4 |
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音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逐步培养积极歌唱的心理和良好的歌唱状态。 建立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使其体会到气息丢声音的支持作用,做到有气息支持的歌唱。 要求吐字清楚、音准、节奏准确。 能较好地演唱一年级的教材,较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 (1) 发音训练: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选用不同韵律进行训练。 (2) 歌曲:中国歌曲5——6首,外国歌曲1——2首。 |
56 |
二年 |
1
2 3
4 5 |
要求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在巩固中声区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 在发声中要求声音连贯、流畅、圆润,基本做到语言清楚,字正腔圆。 本学期应演唱中外歌曲10——15首。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组织的晚会、声乐比赛 |
56 |
三年
|
1 2
3 4 |
要求学生有控制的运用气息进行歌唱。 根据学生特点,训练换气技巧,扩展音域,逐步获得较好的混合共鸣。 演唱中外歌曲10首。 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公益演出、声乐比赛 |
56 |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年级
1.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树立良好的歌唱习惯。
2.初步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作用,逐步训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3.初步体会喉咙的打开对歌唱的作用,喉咙能基本稳定地进行歌唱。
4.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要求声音干净柔和自然通畅,没有明显的毛病。
5.歌唱音域
上学期在c1___d2左右,下学期在c1___e2、f2左右。
6.第一学年注重基础的训练,不应急于扩大音域,应该追求音质的悦耳动听。
7.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较好地演唱本年级的作品。
8.加强学生歌唱的听觉训练,逐步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使学生能较科学地进行演唱。
9.曲目数量
练声曲:4~6首。中国作品:6~8首。外国作品4~6首。
10.考试曲目数量:
中外歌曲任选一首
二、三年级
1.学生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于歌唱。
2.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声区的训练,适当扩展音域。
3.训练声区的的连接转换,使声区基本统一。
4.声音要求连贯流畅圆润自如。
5.歌唱音域
女高音在c1____#f2、g2左右,女中音在a____d2、降e2左右,
6.曲目数量
练声曲:4首。中国作品:6首。外国作品:2首。
7.考试曲目数量:
中外歌曲各一首
8.典型歌曲
三、作业与考核方式
教学期间安排若干课程;考试实行统一安排,选择一定的歌曲进行演唱的形式进行成绩百分百制记分,平时成绩在总评中占30% ,期末考核占70%
四、教材
《声乐》复旦大学出版社 杨丽华 夏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