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
课程开设时间:第1学期,每周2课时,共20周,共计40课时
一、 课程概述(前言)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职业技能必修课,实践课时比例3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进一步明确社会教育领域的特殊教育意义,熟悉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的教学内容,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实践。
本课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设置,为幼儿教育五大课程领域之一,为其他课程领域提供内在价值观的方向。
教学要求:
按照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与实训,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素质和能力及敬业与创新能力,适应学前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岗位需要。
(一)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将学科知识与幼儿园的教育实际情况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二)引导学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从事幼儿教育的能力。
(三)结合案例进行教学,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互配合,及时反映职业岗位的现状。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明确社会教育领域的特殊教育意义,熟悉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的教学内容,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实践。
(一)获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良好的职业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具有对学前儿童习惯培养、品德教育和人格塑造的能力。
(三)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涵及意义;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基本方法;熟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
(四)初步设计与试做幼儿园社会活动。具有较强的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班级管理能力;掌握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基本技能;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行为的基本能力、和家长沟通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和保育工作及初步的学前教育研究能力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
二、 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重点(要点)及教学方法的提示、难点及处理的建议,作业的内容。说明本课程各部分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可分章节按下列要求撰写:
①教学目的和要求;
②每个课题的教学要点和所覆盖的全部知识点;
③各课题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简要表述;
④重点和难点圈定与提示;
⑤阐明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的广度、深度和熟练程度;
⑥要明确规定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练习、设计、实践的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学前儿童社会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等。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节 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和影响因素
教学要点:
1. 了解社会性的概念及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2. 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3. 明确家庭教养方式、师幼互动、同伴、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初步形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念。
重点及难点:
1. 家庭教养方式、师幼互动、同伴、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法。结合课程内容,播放幼儿园的实景录像,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
课后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社会性?社会性对人的生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2. 社会性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何意义?
3.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是什么?
4.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 举例说明家庭结构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6. 研究性学习:
收集1-2个学前儿童“争吵”的案例,试分析“争吵”行为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对待“争吵”行为以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教学要点:
1.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2. 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分解;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3. 明确实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初步形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念。
重点及难点:
1. 实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分解。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法。结合课程内容,播放幼儿园的实景录像,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
课后思考与练习:
1、根据下列给出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活动方式,并制定活动的具体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做人要诚实,故事《狼来了》。
(2) 认识自己的父母,知道他们的工作。
(3) 懂得在公共场合所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
(4) 了解为小朋友服务的人的劳动,懂得尊重他们和他们的劳动。不怕困难,坚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 认识水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节约用水。
(6) 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不麻烦别人。
(7) 认识自己的身体、性别,对自己进行初步的评价;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1) 实现教育目标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事情。
(2) 相对发展幼儿智力的教育而言,幼儿社会教育对幼儿将来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所需能力发展的帮助不大。
(3) 只要分解目标恰当,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4) 分解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应根据《纲要》的精神,不需要过多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
(5) 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最大途径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教育活动。
(6) 社会教育不必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7) 婴儿的生活更多地依赖父母,不存在发展社会性的要求。
(8) 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活动,应与幼儿园的科学、健康、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密切联系。
3、请分析下面的童话故事或民间故事对幼儿有哪些社会化教育的影响作用。
(1) 端空花盆的孩子——宋金的故事
(2) 狼来了
(3) 小羊过桥
(4) 乌鸦和狐狸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
第三节 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教学要点:
1.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要求
2.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常用方法;
3.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掌握家园合作及家庭社会教育的指导方法;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重点及难点: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常用方法、家园合作及家庭社会教育的指导方法。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法、模拟课堂和下园见习。结合课程内容,播放幼儿园的实景录像,分析讨论实际案例,组织模拟课堂进行试教试评,按照主题安排下园见习,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试做互评。
课后思考与练习:
1. (书面作业)在教师指导下,以某一项教育内容为主题,设计教育活动(例如,设计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活动)。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有哪些?请用自己成长过程的实际体验说明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重要性。
3. 对儿童常用的社会教育方法有哪些?请说明角色扮演法有何作用。
4. 提出一两个背离社会教育原则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
5. 设计教育问题的情境,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如何进行教育设想(例如,在上课时儿童与你顶撞,你应该如何处理)
6. 据报载,某幼儿园给了每个儿童10元钱,让他们去超市购物,你认为这项活动好不好?为什么?如果由你来组织,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7. 研究性学习:收集2-3种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实例,试分析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利用家园结合以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一节 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
教学要点:
1. 掌握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和原则;
2.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形式的选择;
3.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现状的实际认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及难点: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和原则、活动形式的选择。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法、模拟课堂和下园见习。结合课程内容,播放幼儿园的实景录像,分析讨论实际案例,组织模拟课堂进行试教试评,按照主题安排下园见习,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试做互评。
课后思考与练习:
1. (书面作业)引导儿童认识自己的家乡时,可以选择哪些内容?编制一个“认识家乡”的主题网络。
2. (书面作业)请设计一个关于“秋天”的主题活动:秋天快要到了,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开展一些与秋天有关的活动?要开展这些活动,应该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如何组织?(注:可以选择春夏秋冬中的任一季节)
3. 在“粮食”的主题中,哪些内容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
4. 请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学前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
5. 请思考,如何利用游戏组织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活动。
6. 利用谈话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 研究性学习: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中选出自己感兴趣部分,进行活动设计,并下幼儿园收集相关材料,与一线教师进行讨论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活动的预期效果。
8. (书面作业)请设计一个“我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开展活动?要开展这些活动,应该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如何组织?
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含义及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
第四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要点:
1.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含义及原则;
2.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3.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4.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重点及难点: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法。结合课程内容,播放幼儿园的实景录像,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
课后思考与练习:
1. 请思考,遵循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 请举例说明,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研究性学习:选择1-2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方法,对幼儿园中的5-10名幼儿的某项社会性发展(可自选)进行评价。
三、 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上述分析、提示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及相应教学方法环节的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应制成表格,并有一定的弹性幅度,以适应不同教学对象的要求和教学计划实施上可能出现的调整。
章(或编)次 |
总学时数 |
讲授学时数 |
习题课、讨论课等学时数 |
第一章 |
4 |
3 |
1 |
第二章 |
6 |
4 |
2 |
第三章 |
12 |
10 |
2 |
第四章 |
10 |
6 |
4 |
第五章 |
2 |
2 |
0 |
合计 |
34 |
25 |
9 |
四、 实践教学
实验实训实习项目名称 |
内容 |
学时数 |
模拟课堂 |
案例讨论、教学活动设计、组织 |
2 |
下园见习评课 |
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分析 |
4 |
合 计 |
|
6 |
五、教学建议
按照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践与实训,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适应学前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主要采用在校内模拟课堂和校外在专业实训基地——幼儿园实地见习观摩评课两种方式进行,根据每次拟定的相应主题,要求学生积极准备、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撰写实训报告和心得体会、多方交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必备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等。
主要以校内模拟课堂和校外专业实训基地——优幼儿园实地见习观摩评课两种方式进行,采用观察法和讨论法,运用相关活动的教具玩具、多媒体、计算机等。
六、考核要求
本着对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考核的原则,针对本课程(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提出相应的考核方法,所拟定的考核方法要尽量体现职业综合技能的要求,与国家职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对接。
1.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开卷的方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要求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主要概念、组织社会活动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社会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等。
考试范围: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涵及意义。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基本方法。
(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2.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平时作业成绩包括平时出勤情况、课堂的互动参与、教学及实习(实训)环节参与情况、学生的自讲互评、小组讨论、课后书面作业完成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