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制度: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标和考纲制订教学计划和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 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教案。
2、上课要求:
①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严格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每节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要求教师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板书工整。
④要按规定的时间上、下课,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课堂。
⑤教师不能自行更改课表,有病有事要及时按请假制度请假。
3、听课要求:教师之间要开展相互听课,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10节以上,校级领导、下级行政、科组长,名师、教学能手、实习期教师昕课20节以上,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听课40节以上。
4、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各班学生情况,布置适量作业,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5、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包括对优秀生和学困生的辅导。
6、按规范要求做好各级各类考试,做好试卷保密工作, 严格考试纪律,认真进行试卷评分、讲评、分析。
7、期末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并按时上交有关材料。
二、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要做到四个确定: 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确定教学进度、确定作业要求。
2、集体备课前,中心备课人必须作好充分准备, 其它教师也应深钻教材,除中心发言人外,其它教师也应各抒己见,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3、应认真做好集体备课记录。
三、教学工作评价制度
根据国家教委和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促进实施素质教育评价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结合实际制定学校素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1、评价指导思想:
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逐步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制约、激励、指导和调节作用,加强教育行政、研究指导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保证学生生动活动泼、主动全在展,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2、评价制度:
(一)教师:
1、改革考试制度,取消学生按考试成绩排队,实行“等级”评价制度。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3、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兴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
4、按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留量和考试次数。
5、重视发展学生特长,有具体计划和安排,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6、上好活动课,广泛开展学科、科技,文体兴趣小组活动,做到辅导教师、内容、时间、场地、器材五落实。
(二)学生:
1、品行表现:分为三个方面:仪容、仪表;文明礼貌;遵纪(规)守法。具体要求: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坐、立、行、学习、姿势端正。不打架、骂人,礼貌待人,不看不健康的书刊、影片,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爱护公物。
2、学习态度:分为四个方面:注意、情绪、投入、独立性。
具体要求:专心听讲,精神饱满,方主动学习,独立完成作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能力培养:分七个方面:听、说、读、写、演算、操作、制作。
具体要求: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篇目,作文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认真听话,复述主要内容,说话时语言清晰,讲普通话,意思明白。
四、评价制度检查方法:
采取查看、了解、询问、调查、听课、查阅资料、实地观察、抽查、测试等方法进行,并建立学生素质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