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授课教师:柴丽霞
授课班级 | 授课日期 | |||||||||
授课时数 | 理论 | 实验 | 实习 | 总课时 | 2 | |||||
课题名称 | 《荷花淀》 | |||||||||
教学分析 | 教学目标: 1、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2、学习本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3、学习抗日根据地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 |||||||||
教学难点: 1、水生嫂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 ||||||||||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 ||||||||||
教学过程设计 | 理论教学设计(课程板书设计) 梳理本文情节结构 夫妻话别 候夫编席 (开端) 夫妻夜话 送夫参军 探夫遇敌 马庄寻夫 白洋淀妇女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发展) 探夫未遇 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 船中议论 成立队伍
| |||||||||
实验实习过程设计 | ||||||||||
参考资料 (教学用具、用品)多媒体 | ||||||||||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1、2、3题
| ||||||||||
教学后记 | 教学体会:本文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 |||||||||
改进措施 | ||||||||||
知识技能拓展:课下有空了拜读孙犁的《芦花荡》、《铁木前传》等其他作品。 | ||||||||||
学 习 过 程 | ||||||||||
教案内容 | 备注 |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孙犁的《荷花淀》,让我们伴着优美的古筝乐曲先来欣赏一组荷花淀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二、了解白洋淀:白洋淀是河北中部的一个大湖,荷花淀是其中的一部分。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件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三、作家作品: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抗战爆发后,在冀中从事抗日宣传、教育、文化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 。被誉为“白洋淀派”的创始人。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四、通读全文,分析课文内容: 导读题(一)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你认为文章主要写的是水生还是水生嫂? 2、为小说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力求简洁准确。(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四、 梳理本文情节结构: 夫妻话别 候夫编席 (开端) 夫妻夜话 送夫参军 探夫遇敌 马庄寻夫 白洋淀妇女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发展) 探夫未遇 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 船中议论 成立队伍
五、分析课文 : 分析本文的语 言 描 写、景 物 描 写、细 节 刻 画 。 六、导读题(二)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言行描写。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就有多处,而且写得多情而精彩。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来证明这个观点? 1、“夫妻话别”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稳重和细心的性格特点。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2、改写水生夫妻的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净瞎猜。”四下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啊?早睡了。”“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 “不就是这么点儿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的名。”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你要是不积极参加,爹和我都不依你。”
3、欣赏下面一段五人对话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机智伶俐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 爽朗直率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稳重谨慎 D:“那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性急冒失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忸怩含蓄 讨论: 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简述各自个性特点。
第二课时
七、导读(三)对于景物描写,古人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请同学们思考:本文有几处景物描写?各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的特色是什么?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鉴赏景物描写1 朗读课文“月亮升起来”到“丈夫还没有回来” 。 讨论: 这几段描写了那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皎洁的月色,干净的庭院,洁白的苇席边地,银白的淀水,洁白的云彩,透明的薄雾,清爽的凉风,新鲜的荷香。 勾画出一幅恬静的,美丽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荷花淀美景图。 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鉴赏景物描写2 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周围环境寂静无声衬托出女人们寻读未遇时心情开始时有点失望,有些伤心,但开阔明丽的景物使水生嫂们的心情随后又由忧变喜。“水面没有一只船”暗示情况异常,埋下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鉴赏景物描写3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总结三处景物描写及作用 开头部分对水生家小院 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 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烘托心情
对荷花淀的描写 推动情节发展
八、传神的细节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震动: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慌乱中竟让苇眉子划破了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 吮: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吮”字可让人体味出:事情来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惊,但她又强忍着感情,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绪。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水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和她的坚强性格。
九、总结水生嫂的人物形象:水生嫂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步特点。 勤劳善良: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育护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地和众伙伴去探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 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虽然她并不想让丈夫走。丈夫去别人家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他流着眼泪答应了他,体现了她的忠贞。 八、课文总结——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的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返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